Global
我们的故事

分享最新资讯

专访万亚坤博士:五周年的洛启生物,下一个目标是Ablynx
2022-11-11
1676

纳米抗体(Nb)是指自然存在于骆驼类动物和一些鲨鱼物种中循环的纯重链抗体(HCAb)的抗原结合域,在骆驼体内称VHH,而鲨鱼则称VNAR。纳米抗体由分子量约为15KDa的单个免疫球蛋白结构域组成,纳米抗体仅保留正常IgG大小的10%的原始抗原特异性。


与正常抗体相比,纳米抗体有一系列独特的优势,如溶解性、稳定性等理化性质更强,及生产成本更低等。


关于纳米抗体的报道最早在1993年。


1993年,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VUB)Raymond Hamers教授团队在《Nature》上第一次报道了来自骆驼科动物血液的小型抗体。这种抗体天然缺失轻链和重链CH1恒定区,由重链可变区、铰链区和CH2与CH3恒定区构成,其单独克隆其重链可变区获得的抗体活性片段称为纳米抗体(Nanoboby)、VHH或单域抗体(sdAb)。



2000年,VUB把一系列关于VHH的专利转到比利时Vlaams生物技术研究所(VIB),2002年,VIB孵化了后来全球领先的纳米抗体研究公司Ablynx。


纳米抗体(Nanobody)即是Ablynx公司的注册商标,现在用来指单域抗体(single domain antibody,sdAb)。


2018年1月29日,赛诺菲以48亿美元成功收购了Ablynx公司。同年9月,EMA批准了赛诺菲的纳米抗体药物Cablivi(Caplacizumab)用于治疗成人获得性血小板紫癜(aTTP),成为全球首款上市的纳米抗体药物。Cablivi即Ablynx产品管线中的一员。


伴随着全球首款纳米抗体药物Cablivi上市与纳米抗体在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展现出的独特优势,纳米抗体的发展前景愈发受到关注。现在,已有多家医药公司投入到纳米抗体的研发中。


其中,就包括国内纳米抗体领域的先行者洛启生物。洛启生物是一家致力于纳米抗体创新药物研发的临床阶段公司,亦是目前国内唯一具有纳米抗体药物全流程开发能力的公司。


洛启生物与纳米抗体的缘分从何而来?纳米抗体的开发有哪些要点?纳米抗体还有哪些可以被挖掘的潜力?


带着诸多疑问并借着2022年第四届生物工艺产业年会(Bio-ONE)召开在即的契机,佰家言团队有幸采访到了洛启生物创始人万亚坤博士,请他一同畅聊关于纳米抗体的“那些事儿”。


佰傲谷&生物制药小编团队特设“佰家言”专栏,关注生物医药行业上下游,关注商业与技术,关注人文与社会,关注您的关注。欢迎您的推荐和建议。第39期为您奉上的是万亚坤的精彩访谈。


本期“佰家”简介:


万亚坤:万亚坤博士为上海洛启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现任公司CEO。万博士致力于纳米抗体研究16年,在纳米抗体领域享有极高的声誉与知名度,曾入选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百人计划”、荣获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教育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和“新世纪优秀人才”、“2021年度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杰出创新创业人才”等荣誉称号。其创办的企业“洛启生物”入选2020中国生物医药最具创新力企业50强、2022年中国医药创新种子企业100强。


科学研究领域,万博士近年来共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学术论文50余篇。共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80余件,其中已公开的发明专利共计61件,已授权的发明专利共计30件。


新药研发领域,万博士组建了中国第一支纳米抗体研发团队,并成功与国内外多家知名药企开展合作。洛启生物拥有完善的研发、中试及GMP生产体系,是国内目前唯一具备纳米抗体全流程开发能力的公司。此外,洛启生物500L毕赤酵母GMP中试生产车间的投产更是填补了该领域的行业空白,极具稀缺性与竞争性。公司的LQ036项目定位全球首款吸入式纳米抗体哮喘治疗药物,正在澳大利亚和中国开展临床I期。针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创新药LQ043也在2022年进入IND申报。洛启生物将确保每年1-2个项目推进至临床研究阶段。


洛启生物自主平台展现纳米抗体差异化优势


自1986年第一个治疗性抗体进入临床以来,抗体的研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截至目前,全球共批准了近百个抗体药物,抗体药物已成为现代生物大分子药的顶梁柱。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抗体技术层出不穷,而纳米抗体凭借其独特的差异性优势独树一帜。早在2004年,万博士在美国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的时候就接触到了纳米抗体。2011年回到国内,万博士组建了国内第一支纳米抗体的研发团队,并在东南大学成立了国内第一家纳米抗体工程中心,正式开启了国内纳米抗体研究的新篇章。


起初,纳米抗体最先在骆驼体内发现,后在骆驼科动物和软骨鱼类中也陆续被发现。


我是新疆人,从小生活在各种各样的骆驼中,我觉得这是一种缘分。”万博士说,“洛启生物在山东济宁建了中国最大的骆驼养殖基地,目前已成功免疫了约300多只骆驼,涉及研究靶点400余个,在全世界用骆驼做纳米抗体的基地中它肯定是最大的。”


大型的骆驼养殖基地解决了纳米抗体研发过程中最源头的动物资源问题,强大的分子发现抗体资源基础,是产业化中的重要一环。通过专职的兽医,专职的养殖人员,实现高效专业的免疫取血过程,可以使操作更规范,流程更可控,成本也得以极大降低。万博士告诉我们:“公司的名称洛启生物,“洛”字跟“骆”字是谐音,洛启也是公司的愿景——以骆驼抗体启动健康未来。”


回顾纳米抗体的发展历程及近些年纳米抗体领域的重磅交易,可以说,属于纳米抗体的时代帷幕正在开启,赛诺菲和Ablynx的全球首款纳米抗体药物Cablivi(caplacizumab)于2018年经EMA,2019年经FDA获批上市,他们也在今年三季度更新了很多重磅的纳米抗体及二抗、三抗项目进展。2020年,默克与诺华关于骨关节炎的在研单域抗体药物(M6495)达成4.5亿欧元的重磅交易。另外,国内领先的康宁杰瑞的恩沃利单抗(KN035)于2021年11月在国内获批上市,KN035也是一种Fc融合的抗PD-L1纳米抗体。今年2月,南京传奇生物与美国强生公司获FDA批准的BCMA CAR-T产品(Carvykti)中也使用了纳米抗体技术。


这些信息表明,纳米抗体通过自身的优势在国内外生物医药领域有着较活跃的表现,这也代表了整个创新药的趋势,市场上都在找差异化,找创新突破点。从纳米抗体这个落脚点来看,因为它只含有一个VH片段,不需要FC,所以可以做到尺寸很小,也不完全依赖哺乳细胞系统生产表达。把它的 VH片段表达出来,就能够发挥它的优势。从洛启生物身上我们也能看到纳米抗体具体的优势体现。


第一个优势是生产系统。纳米抗体在不加FC的情况下,是可以采用微生物表达的。而我们知道微生物表达系统和常规的哺乳动物表达系统,成本上会有数量级的区别。并且发酵周期、工艺流程也会更加便捷。


第二个是给药方式的多样性。纳米抗体的稳定性非常强,如洛启生物开发的针对呼吸系统疾病(哮喘)的雾化吸入纳米抗体候选管线,它能直接给药到病灶区达到治疗的效果。常规抗体由于分子量、稳定性等因素,难以开发雾化产品。


万博士提到:“我们公司的平台就充分发挥了纳米抗体的这些优势。”纳米抗体的生产不像常规抗体,没有流程化的平台参考,所以对CMC水平还有项目经验具有比较高的要求。万博士继续说道,“洛启生物作为中国第一家采用毕赤酵母表达纳米抗体的公司,建立了自己完善的符合报药标准的CMC平台。同时每一个项目还需要强大的分子发现平台提供足够的候选分子来进行成药性的分析筛选。”


纳米抗体的产量差异化比较显著,不像常规单克隆抗体的表达量在一个范围之内。洛启生物的纳米抗体产品表达产量高达20g/L的水平,所以必须有强大的纳米抗体发现平台来支撑后期的成药性筛选。


“洛启生物自主建立了5大核心平台,即纳米抗体快速筛选平台、毕赤酵母CMC工艺开发平台、吸入式大分子药物研发平台、纳米抗体长效平台和纳米抗体双抗平台。其中,纳米抗体快速筛选平台能够短周期内高效的产生基数大的候选分子,为CMC环节的成药性评判提供一个很好的候选分子储备基础。所以对纳米抗体技术开发而言,洛启生物具备完善的平台体系,能够高效衔接和协调纳米抗体高效筛选、毕赤酵母表达和成药性分析等多个方面。”万博士说道。


洛启生物具备从高表达、高稳定性的酵母细胞株构建到成熟的纳米抗体CMC开发等平台,贯穿了整个纳米抗体药物开发的流程,包括成药性验证,制剂开发,纳米抗体质量标准,还有注册申报策略,临床方案设计等方面,并收获了足够多的项目经验和积累。


“这些经验的积累,帮助洛启生物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涵盖从纳米抗体发现到毕赤酵母生产的全产业链的企业,并且把候选管线推进到了临床阶段。我觉得这就是洛启生物或者说纳米抗体的的特色和差异化优势。”万博士表示。


此外,纳米抗体跟常规抗体一样,在开发过程和临床阶段也要关注两个问题,一个是安全性,另一个是有效性。


如何制定患者入组标准?如何设计给药计量?如何进行全面的药物毒性研究?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仔细斟酌。一个好的临床试验方案需要不断研讨并根据数据来反复进行调整。


“高质量完成临床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从我们处于临床阶段的LQ036的项目经验来看,如何选择合适的临床PI,还有公司内部项目的管理,临床CRO的甄别等,这些都能对临床项目是否成功起到关键的作用。”万博士说。


吸入给药治疗呼吸类疾病的标签带动纳米抗体的多种运用潜力


经过多年的技术储备和研发,纳米抗体在新型抗体中已逐渐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第一,基于尺寸小的优势,纳米抗体在双特异性和多特异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第二,在ADC领域,纳米抗体ADC对实体瘤的渗透率高,也适合做双靶点ADC产品;


第三,在免疫细胞疗法中,CAR部分若采用普通抗体做成ScFv,这会带来亲和力下降和空间位阻的问题,采用纳米抗体则可以避免;


第四,在核药领域,纳米抗体添加同位素,除了诊断还可以用于治疗。纳米抗体亲和力高,特异性强,作为诊断还具有半衰期短的优势;


第五,在基因疗法领域,由于纳米抗体只有单条链,能够持续表达,其表达量和活性都有一定的优势。


在给药方式方面,纳米抗体也具有诸多差异化的运用。比如眼科疾病中,纳米抗体可以做成局部滴眼液以解决玻璃体注射的问题,呼吸类疾病中通过雾化治疗以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此外运用纳米抗体可以穿越血脑屏障的特点开发相关产品也是未来的一个方向。


“纳米抗体还有一个更大的优势,就是在亲和填料方面可以解决国内卡脖子的问题。这些都为纳米抗体扩展了更深层次的发展空间。”万博士补充道。


洛启生物作为平台型的公司,通过300多只骆驼的免疫积累了许多潜在靶点,结合前面纳米抗体的差异化运用方向,目前公司管线主要针对自身免疫疾病,在呼吸类疾病中重点布局,在眼科疾病或者如细胞疗法等方面则采取与其他公司共同合作的方式。“我们的第一个管线LQ036在国内有多个第一:第一个零发补获批的呼吸给药的生物大分子,第一个用微生物表达的纳米抗体,在治疗哮喘上也是第一个吸入式生物大分子疗法,填补了国内很多空白。”


洛启生物希望通过建立吸入给药治疗呼吸类疾病这样的标签,来奠定大分子呼吸类疾病治疗行业的龙头地位,继而快速带动其他项目。此外,利用纳米抗体差异化的优势,洛启生物也在布局一些穿过血脑屏障的创新性项目。


“总的来说,洛启生物立足于纳米抗体领域,以呼吸类疾病为核心,夯实管线的广度和深度,希望能够快速成长为第二家Ablynx,或者是超越Ablynx的企业。”万总微笑着表示。


企业的成长来自于个人全方面的转变


从一名科研工作者到创办一家已成立五年的企业掌舵人,在外界看来万博士做到了兼顾科学家的实干精神和企业家的管理能力。


“我觉得这个转变是一种思想的转变,涉及到管理方式的转变,也体现个人成长的过程。”万博士说。


科研成果作为发展环境中最初期的环节,科研工作者主要以学术文章为主。在成为企业家的过程中,思维方式需要进行一定的转变,要时刻牢记企业的使命,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同时要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所以对企业家而言,公司的掌舵方向需要仔细调研,谨慎立项,不仅仅要回答一些科学问题,还要兼顾满足市场的需求。


“不要不好意思谈利益,谈利益企业才有可能存活得久。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企业家一定要做一些全方面的培训,比如项目预算节点怎么控制、资金推动匹配程度,还有融资程度等方面。”万博士总结到。


关于科学家做企业,万总继续分享道:“除此以外,开放的心态也很重要,要从科学专注的这种技术深度迅速扩展到对商业化、对资本市场的敏感度,对团队建设等问题的广度上。”从公司创立之初的各项工作,细化到人员招聘、企业logo、企业愿景,整个公司使命的制定,前期都需要创始人的亲力亲为,这对企业创始人提出了有很高的要求,而开放的心态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学习能力。


“最后一点也是个人最想强调的一点。”万博士接着说,“科研工作者和企业家在工作上的思维模式有些许差异,如科研工作者更侧重于扎根在细分领域,更专注于科研上某个领域的创新成效;而企业家需要考虑的东西更'大而全'。具体来说,作为科学工作者,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把某个领域中富有创造性的想法用实验数据阐述出来;而企业家除了需要考虑产品的成效还需要考虑如何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资金赋能团队的发展及如何激发整个团队的潜力等等。差异之外,二者的思维模式又相辅相成,如行走在商业战场中的每步同样需要科学家般的思维——谨之又慎,慎之又慎。从科学家到创业者,是全方位的身份转变,如何过渡二者的思考方式又如何让二者的思考方式相辅相成是科学家创业中尤其需要关注的地方。”


小记 机缘巧合


“其实,公司在刚立项的时候,是去外部找做纳米抗体的微生物 CMO或CDMO的。但是当时国内大部分的CMO、CDMO都是以CHO为主,所以我们决定自己做。”万博士说。


目前洛启生物自己搭建的GMP厂房已经落成,能够提供临床一期、二期微生物表达的产品,包括多肽,细胞因子和疫苗。“我觉得前面讲的平台搭建还是很有价值的,不但能够满足我们自己的需求,还能跟其他公司产生一些合作。”


不得不说,机会有时候就是从自我解决市场未满足的需求中产生的。


Bio-ONE 2022第四届生物工艺产业年度峰会


作为生物工艺的行业标杆会议之一,Bio-ONE 2022第四届生物工艺产业年度峰会将于11月17-18日在上海举办,本次大会以“技术追新,跃变在途”为主旨,特设抗体上游工艺开发、抗体下游与制剂工艺开发、细胞基因药物工艺开发、商业化生产与“智”造趋势四大主题论坛。上海启洛生物CEO万亚坤博士将莅临大会现场做“创新纳米抗体药物的下游工艺开发策略”演讲报告!带您踏上探索技术创新的旅程,推动下一代生物药生产工艺的发展进程!